理想选择
高考志愿填报工具(基于软件测评工具谈高考生专业报考策略)
2022-07-11 01:06  浏览:113
基于软件测评工具谈高考生专业报考策略

摘要:随着家长及学生对志愿报考的重视,越来越多的高考报考信息资讯软件出现,并提供丰富的服务功能,包括大学

体单空花速响多一学级才装率回流米县完装证组统帅

查询、专业查询、录取数据查询。为解决高考生专业选择困扰,一些软件平台经过研发推出“专业定位测评”功能,大大缩减高考生报考专业选择的时间,提高专业选择准确度。但在报考时,部分学生专业选择仍面临一些困扰,如对测评软件推荐的专业并不满意等。本文结合河南本地50名考生的专业测评结果进行分析,将考生分为“专业意向明确”、“专业意向犹豫”、“专业意向模糊”三类,并结合案例谈谈三类考生的报考策略。

关键词:高考生;专业定位软件测评;专业报考策略

高考志愿规划已由过去的“随缘”模式转变成当前数据可查、思路明确的一种新方式,出分填报+平行志愿投档方式降低了学校及专业的录取分数线的波动幅度,进而往年录取数据可以作为当年报考的参考依据[1]。目前随着高考报考数据资讯平台推出,高考生在获取往年大学及专业录取数据方面已不再是难题。而高考生同一个分数有多所学校及专业可供选择,如何选择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利的专业,成为高考生当前报考最大的难题[2]。通过对河南50名考生进行专业定位测评,发现一些高考生的专业意向摇摆不定或意向模糊,在高考志愿规划匹配大学和专业时,需要分类应对。本文结合软件测评,对考生专业选择意向分为三类,并结合案例谈一谈每种类型的专业报考策略。

基于软件测评工具谈高考生专业报考策略nerror=_javascript:errorimg.call(this);">

阳光高考网专业知识库

一、“专业定位”软件测评

“专业定位”软件测评是从“兴趣”、“性格”、“能力”、“学科强弱”、“职业倾向”等维度充分认知自己,依据学生测评结果推荐适合孩子的专业,并将不同专业的匹配程度呈现出来。在对50名河南考生进行专业定位测评发现,一部分学生推荐的专业匹配度很高,达到80%以上,而在几个很高匹配度的专业中,恰好有学生理想的专业,这类学生我们称之为“专业意向明确”;另外一些学生测评后推荐的专业匹配度中等(50%-70%),在几个很高匹配度的专业中有几个意向的专业,但说不清哪个更为理想,这类学生我们称之“专业意向犹豫”;还有一部分学生通过测评后推荐的专业匹配度不高,多数低于50%,这类学生对推荐的专业无法明确意向,或者说均不感兴趣,这类学生我们称之为“专业意向模糊”。三类学生的数量如下表1所示。

表1 河南省50名高考生专业测评结果分类情况

类别

专业意向明确

专业意向犹豫

专业意向模糊

人数

11人

18人

21人

从上表1可以看出,专业意向明确人数偏少,专业意向犹豫和专业意向模糊的考生占比较大。主要原因还在于河南省考生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学习和考试,缺少必要的社会实践,对行业和专业缺乏了解,更谈不上兴趣。而测评工具采用的是“被动式”测评,也就是说,如果学生确实有明确的方向和兴趣是可以测评出来的,如果学生本身就不明确是无法测评得到的。

二“专业意向明确”考生的专业报考策略及案例

对于“专业意向明确”的考生,报考难度在于锁定考生的意向专业,不能出现调剂的情况,最好的情况是第一院校第一专业录取。需要借助软件数据平台的专业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关注意向学校及专业录取位次的稳定性及招生人数变动。

案例1:赵同学,男,汉族,河南理科,眼睛近视450度。意向专业: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主。区域以大城市为主,学校层次在双一流内选择。

高考成绩:625分,对应最低位次12135位。

报考分析:从赵同学的成绩来看,学校层次控制在双一流内基本没有问题,若选择计算机专业,目前属于热门,且多数学校的该专业录取位次在提高,有可能影响专业。经过筛选基本锁定了武汉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合肥工业大学这几所学校。首先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由于地域问题被放置后排考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作推荐,考生顾忌学校原来层次较低放置最后。最后对比武汉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三所学校,发现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类专业位次偏高,虽然大类合并造成招生人数看似增加,考虑当前热度风险较大,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重点强势工科专业偏冷门,最后看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招生人数稳定,录取位次比较稳定,在12400位左右,考生分数略占优势,将合肥工业大学放在第一位。

录取结果:最终考生录取到了合肥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学校层次、区域均非常满意,且分尽其用。

基于软件测评工具谈高考生专业报考策略nerror=_javascript:errorimg.call(this);">

三 、“专业意向犹豫”考生专业报考策略及案例

针对“专业意向犹豫”的考生,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通过生涯访谈来进一步明确考生的专业意向,对不同专业的可参考的学校,学校培养方向,以及未来就业发展几个层面让学生有充分的了解,进一步明确专业顺序;其二,尽量寻找一些学校,包含学生有意向的几个专业。

案例2:卢同学,男,汉族,河南理科,眼睛近视550度,父母从医。测评匹配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计算机、金融等专业,父母支持学医,学生在医学、金融、计算机方面拿不定注意,曾三次调整专业意向顺序。通过家长陪同做生涯访谈,了解学生不太愿意吃苦,学临床医学有一定影响;性格偏内向,学习计算机能坐得住。最终商谈选择几个方向都有的高校,临床放首位,金融、计算机类放后排,学生不再纠结。


高考成绩:626分,河南理科位次11699

报考分析:同时有临床医学、计算机、金融等专业的学校多数是综合类院校,一般合并过医科大学,纯医科大学很少如此投放专业。加上学生对区域没有特别要求,最终锁定郑州大学作为首选,包含以上意向专业。同时,郑州大学临床5+3一体化(单列)作为冲刺院校。

录取结果:学生被郑州大学临床医学(5年制)录取,家长及学生比较满意。

基于软件测评工具谈高考生专业报考策略nerror=_javascript:errorimg.call(this);">

四“专业意向模糊”考生专业报考策略及案例

“专业意向模糊”类考生通常测评结果不佳,专业匹配度不高。在对专业进行介绍时,考生意向模糊,通常说“还行吧”,“不是很清楚”等。这类考生主要是对外界接触较少,一心扑在学习上。本身职业兴趣没有发散,如果想在短时间内从700多个专业中为考生一定找出非常有意向的专业是困难的,即使看似找到了,也不一定明确适合考生。这类考生专业选择策略通常选择“排除法”,即明确排除考生非常不愿意学的专业,然后剩下的均可考虑,排序时尽量选择热门。目前很多大学进行大类招生,为此类考生提供很好的再次选择机会,到大学发现自己的兴趣专业也不迟,早早的做决定反而对此类考生不利,因为他们缺少生涯探索的过程。

案例3:王同学,男,汉族,河南理科,眼睛近视500度。专业意向不明,家长在模拟志愿时想选择热门专业,学生发现学校层次掉了很多,表示反对,其实是自己不清楚喜好什么专业,拿不定注意。强基计划曾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高考成绩:651,理科全省位次4219

报考分析:学生在专业方面并不明确,因此一切由家长决定,但选择后学生又不是很愿意,家长不得不调换专业,调换后多次后,家长和学生反而更加“盲目和苦恼”,可以看出,高分考生也有苦恼。最后,考生排除一些专业后,采取走一些重点大学的实验班或专业大类的措施,包含多个理工科专业,在学生到大学后进一步了解,分流到意向的专业。通过专业数据的分析,发现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开设的专业基本是实验班或专业大类形式,因此做重点考虑。北京理工大学工科试验班和理科实验班首次从提前批挪到一批招生,可作为冲剂对象,天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作稳和保的考虑。

录取结果:学生


最终被北京理工大学理科实验班录取,包含16个专业,亦包含学生强基计

奥克斯空调组基消表光看速象所制最时线影状本已集近党理进民

划报考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及家长,对大学、城市、专业非常满意。

基于软件测评工具谈高考生专业报考策略nerror=_javascript:errorimg.call(this);">

结论

在高考志愿规划中,考生的专业选择要分情况而定。对于专业意向明确的考生,规划重点是“锁定意向专业”,避免录取到其他专业;对于专业意向有多个的考生,尽量选择包含学生多个专业意向的综合类院校,确保考生在意向专业中录取,同时在后期转专业时也有余地;对专业意向模糊的考生,尽量为考生选择专业大类,为考生留有再选择的余地。

容声冰箱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专业介绍#高考# #高考志愿填报#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