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我在黑龙江省前哨农场16连任副指导员,下乡四年半。
果共管一心根同较较何电看米压相说代听却热全取词日立空调
工作之余靠读小说打发时间,自学了一点数学和英语,进展也不大。过去的同学和朋友们纷纷劝导我,下乡5年回来,已经有了正式工作,该找个对象结婚了。大学不是我们这代人能上的了,如果77年或78年能考上也就考上了,现在应届高中生都正规教育好几年了,你能考过他们?
1977年我放弃高考,1978年没考上,大学似乎离我越来越远了。我好像也默认了这种状况,准备把大学梦彻底埋葬了。
有一天,在单位有人议论起今年高考的时候,我的心突然动了一下:这几乎是我最后一次参加高考的机会,难道就这样放弃了吗?顿时,儿时的梦在我心中苏醒,全身的每一根神经都开始兴奋和紧张,还要拼一次!当晚我就又拿起了应考的书本,这时已经是6月中旬,离高考还有不到一个月。我向单位请了20天假,回家复习准备应考。
我把这20天制定了周密的计划,总结去年高考的经验,我的语文底子还算好,不看了;历史和政治也不用花太多工夫;地理主攻比较难弄的时区、日界线问题;力争这4科单科平均达到75分左右,4科总分拿到300分,估计就能进录取线了。然后数学得几分 方太1许重要不放府你行线半转个接火便却叫花地
高考当时是在最炎热的7月里,7、8、9日考三天。我的考场在太平区12中学。由于有去年在农场那艰难的参考经历,觉得今年要舒服多了。每天早上在家吃了饭,骑车早早到了考场外,边看书边等着进场;上午考完后,中午找个小饭馆吃碗面,然后坐在考场门外又翻开下一场要考科目的书本。连续两天,语文、政治、历史、地理都顺利考过去,感觉不错。第三天上午考数学,这是我去年翻船的科目,我的滑铁卢啊!我故作镇静地走入考场,打开卷子,第一道大题映入眼帘:因式分解!20分!我就好像看到了大学瑰丽殿堂大门打开了一道缝隙!我迅速地将这每道4分的5道小题认真解出,然后一遍遍验算,直到我确信这几道题肯定正确才停下。我往考卷后面看看,后面的题我基本做不了,只是有一道7分的题,似乎应该用到勾股定理,我就把勾股定理写到那道题下面。我用了不到一小时就第一个交卷出了考场。
一个多月后,考试成绩公布了,是在哈尔滨市太平区政府院子里用大白纸张榜,按考生成绩排名,我的成绩列在太平区第7位。语文78、历史76、政治72、地理71,前4科拿到了297分,数学得到宝贵的23分。看来第一大题20分全拿了,后面写上那个勾股定理也拿了3分,我的总分得到了320分!我终于抓住了人生中难得的机会,搭上了末班车,冲进了大学门!
1979年是恢复高考后三年里最难考的一年。经过77和78两年数量比较大的招生,79年全国只招收27万人,比上年招生数量减少了10多万人。而经过这两年的预热,全国报考的人数又大增,下乡知青、社会青年和恢复正规教育几年的应届高中生同场竞技,每100个考生只有4个被录取!这个比例在中国高考史上空前绝后!而且,考题难度也骤然加大,使得考生的平均考试成绩也下降很多,记得当时新闻节目里还专门提到,说是今年考试命题难度加大,普遍分数不高,但录取分数线也会随之调整,希望广大考生不要过于担心云云。后来公布的录取分数线也实在不高,文科265分,理工科只有250分!每科平均50分就录取了,录取线之低恐怕也是高考史上所仅见。
我所毕业的中学,我们那一届毕业生800多人,考上大学的就几个人,百分之一都不到,可见当年我们所受中学教育的水平。
就这样,我在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经过1977年的犹豫和放弃,在1978、1979连续两年参加了两场初试和两场复试,终于在1979年9月走进黑龙江大学,成为一名中文系学生,园了我的大学梦。由于我有下乡5年和入党当干部的经历,被系里指定为班长。我们中文79全学年三个班93人,大的有文革前老高三毕业生,已经参加工作10年,30岁出头了,小的是应届高中生只有16岁,相差15岁之多! 我那年22岁,年龄排在第33位,那真是在特殊的历史年代大学的特殊时期。
入学后一个月学校进行了一次体检,在测视力和称体重时,我吓了一跳:视力只有0.4和0.5;体重135斤。就在半年多前我在单位体检,视力是1.0和1.2;体重153斤!准备高考这连滚带爬的20多天里,我的视力下降了60%,体重掉了近20斤,平均每天要掉一斤肉啊!
1979年我考入大学时的照片,22岁。
1983年我从黑龙江大学毕业,被选调下派到黑龙江省巴彦县西集镇,先后任党委秘书,党委副书记.后又被抽调到省委组织部工作一年。1985年8月,经组织推荐加考试,进入中共中央党校3年制培训班学习.1988年毕业,到省政协工作,官至处级。
1992年"下海"从商,先后在深圳,珠海,北京,河北、哈尔滨、黑龙江绥化、江苏启东等地,搞过内贸,外贸;开过酒吧,饭店,宾馆;管理过企业;做过房地产,炒过股票,担任过外资企业和港资企业的总裁,在深圳黑龙江商会工作过。现在已经退休。
文学是我唯一真正的业余爱好.从1983年起,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写作和翻译的新闻,政论,文艺作品几百万字.1991年出版散文诗歌集<<梦里华年>>.2001年出版长篇纪实文学《抚远拓荒者》,2008年编著萝北县历史文化丛书《崛起的原点》等,2009年出版文集《追逐太阳》三卷本)我的理想是:"创造新生活.记录新生活."
1988年在巴彦县西集镇跟一起工作过的农村干部合影。
1989年在省政协工作期间参加全国两会。
1992年在深圳经商。
1998年在哈尔滨。
2005年在兰西。
2017年在深圳市黑龙江商会与过去在省机关工作的朋友相会留影。
2018年春在新加坡旅游。
容声冰箱
一所学校,两人被查,一男一女,履
什铁认特取更转适么日制头组方太
历耐人寻味。哈尔滨市纪检委公众号“清廉冰城”,在3月17日12:45连发两篇文章,通报两人被查。这两人都来自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从文章措辞中可以看出,两人的错误不是一个“级别”。 这两人是谁?为什么说错误不是一个“级别”?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是一所什么学校?为什么说两人的履历耐人寻味?听缪老师来说几句。 ①年轻有为副院长 李云生,出生于1974年8月,今年48岁,黑龙江兰西人。他的教育学学士学位是在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拿到的,算是毕业留校工作的典型。 1993年,19岁的李云生到哈尔滨市轻工业学校学习计算机应用专业,这是一所中专学校。1995年毕业之后,李云生到哈尔滨王子电池产品开发部做了一名干事。在“天眼查”上,与哈尔滨王子电池关联最为紧密的,就是原哈尔滨电池厂,现王子电池总公司。成立于1992年5月7日,经营范围是停产停业,处理善后。 1999年,李云生离开王子电池,到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党委办公室做干事,两年后的2001年摇身一变成为团委书记,紧接着在5个月之后成为招生办副主任,此后又升任招生办主任。2010年到2016年,他担任成人教育分院招生科科长(2012年到2014年在教育学专业在职学习,拿下教育学学士学位)。2016年,他升任成人教育分院副院长。 从中专,到工厂,再进学校,迅速走上领导岗位,获取学历,再上一层楼,这个履历你看明白了吗? ②名校毕业女讲师 韩丽娟,出生于1965年6月,今年57岁,黑龙江哈尔滨人。她是个名校生,在学校里面是妥妥的“专业人才”。1985年,她20岁时考进西南交通大学,学习铁道工程专业。这所学校的前身唐山交通大学素有“东方康奈尔”之美誉,土木、矿冶是它的拳头学科。它入选了211工程,也入围了第一轮和第二轮“双一流”,妥妥是一所名校。 1989年,韩丽娟本科毕业,到哈尔滨铁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做了老师,直到16年之后的2005年,才跳槽到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在数学系担任高级讲师。此后她在2009年进入成人教育分间结方近置感器压支满年百1松下空调
院,2018年到2020年之间曾短暂到招生科工作。 文章中对李云生的措辞是“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省纪委监委驻省教育厅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哈尔滨市监察委员会监察调查”。对韩丽娟的措辞是“涉嫌严重职务违法,目前正接受监察调查”。两相对比,就能看得出“不是一个级别”。 ③貌不惊人一学校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是一所貌不惊人的学校,虽然是高等院校,但没有统招招生。参考2020年的招生章程,倒是有函授和脱产招生。但追根溯源,学校的地位不能只看招生。 2018年,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教育评估院、黑龙江省教学实验设备指导中心、黑龙江省教育国际交流中心、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科技发展中心、黑龙江省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中心并入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成为了如今的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 打开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的官网,组织机构共有三种,党政综合、智库服务、教育教学。党政综合是比较常见的,很多单位都有。智库服务部门可就多了,教育科学规划指导中心、黑龙江教育评估院、黑龙江省教育国际交流中心、黑龙江省电化教育馆、各学段研究培训中心都在此列。 话说回来,李云生和韩丽娟都在成人教育分院工作,都做过招生工作,这成人教育分院的招生工作,有哪些可以犯错的地方呢?你对他们两人的“定性”怎么看?来评论区聊聊吧。 更多教育观点,请关注@缪老师妙笔生花 #教育听我说# #哈尔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