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城中心商业区人流如潮、纳顿庄园车水马龙、卓扎滩景区游客如织、现代农业园区欣欣向荣、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回顾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十三五”的建设历程,这座高原城市的每个节点都让人印象深刻,每处变化都令人心潮澎湃……五年来,有“彩虹的故乡”美誉的互助在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生态保护、产业转型、民生改善、改革创新等领域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过去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提升最为迅速的五年。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成为老百姓生活的新气象,高品质生活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全县4.3万名贫困人口顺利脱贫,解决了区域性贫困问题,高质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生态保护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成为互助亮丽底色;民生红利持续释放。互助先后荣获“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国文化先进县”等30余项国家殊荣。
五年来,县域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98.1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18亿元;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由2015年的2.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4亿元,年均增长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5年的14.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0亿元,年均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23493元增加到2020年的33727元,年均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8274元增加到2020年的12524元,年均增长9.2%。累计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73.6亿元,年均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由“十二五”期间的421亿元增加到“十三五”时期的456亿元,增加35亿元。全县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定增长,综合竞争实力大幅攀升。特别是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过2010年2倍以上,提前全面实现“两个翻一番”目标。
过去的五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最为扎实的五年。
坚决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责任担当、最大的民生工程和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来抓。
五年来,紧盯“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总体目标,坚持产业、就业“两业”并举,生态、生计“两生”共赢,易地搬迁、危旧房改造“两房”同建,基础教育、基本医疗“两基”并重,深入实施“1+8+10”脱贫攻坚政策,用足用活各项政策,全县用于脱贫攻坚的资金达48.5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8.5倍,到位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1.8亿元。
精准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630余项,全面补齐了118个贫困村饮水安全、道路畅通、电力保障、住房安全、教育卫生等方面的短板,打造了特色种养、光伏扶贫等六大特色扶贫主导产业,建立了马铃薯、中藏药材、八眉猪繁育等十大基地,4.3万名贫困人口产业收入占比由2015年的15%提高到了2019年的40%。5.7亿元扶持资金助力294个村集体经济全面“破零”,发展模式得到中组部和省委充分肯定。8个乡镇16个村1511户贫困群众喜迁新居,并依托特色种养、乡村旅游、酩馏酒酿造、温室大棚等多元化产业,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能致富”的目标,成功打造了五十班彦、林川许家等易地扶贫搬迁样板村,被评为全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先进县,并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
2018年底,全县118个贫困村全部摘帽、4.3万名贫困人口整体脱贫。2019年底,圆满实现全县绝对贫困人口“清零”,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全县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底的2380元增加到2019年底的6974元,圆满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为少小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积累了宝贵经验。
nerror=_javascript:errorimg.call(this);">nerror=_javascript:errorimg.call(this);">nerror=_javascript:errorimg.call(this);">过去的五年,是生态环境改善最为明显的五年。
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扎扎实实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要求,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牢牢守住了生态环境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的底线。
环保督察问题销号“清零”。始终把环保突出问题整改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民生工程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深刻汲取祁连山、秦岭南麓、木里煤矿等生态环境破坏事件,铁腕整治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两轮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的222件信访问题全部办结、4个共性和13个个性问题销号“清零”。国土绿化三年提速行动圆满收官,小峡口、白马寺区域高标准造林绿化扮靓湟水河畔,毛斯河生态景观成为城市一道亮丽风景线。
五年来,累计造林绿化110.9万亩,较“十二”期间增加27.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2.6%,县城绿化覆盖率达31.2%,人均绿地面积达19.4平方米,“绿城区、绿河谷、绿屏障、绿家园”成为互助生态建设新亮点。
坚定不移打好“保卫战”。聚焦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战役,严格落实抑尘、减煤、控车、治企措施,统筹“煤、气、油、尘、车”治理,全面完成禁燃区划定和燃煤锅炉“煤改气、煤改电”任务,县城空气优良率由“十二五”末的74%提高到“十三五”末的97.4%,位居全市前列。严格落实“河湖长”制,设立县乡村三级河湖长526名、巡湖河保洁员333名,实现县乡村三级“河湖长”全覆盖,高标准推进湟水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工程,南门峡污水管网、大通苑人工湿地等重点项目建成投用,塘川河等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省定标准。持续强化土壤污染治理和重金属污染防控,6个乡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建成投运,危废处置实现全过程动态管理,“大棚房”专项清理整治深入开展,拆除各类违法建筑物21万平方米,恢复耕地1477亩。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23万亩,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面积51.6平方公里,恢复治理矿山673亩,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示范田48万亩,有效防范了土壤污染风险。
过去的五年,是产业结构调整最为优化的五年。
紧紧围绕“做强农业、做大工业、做优旅游、做精城镇、做美生态”的思路,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二五”末的18.2∶45.8∶36优化为“十三五”末的19.1∶36.1∶44.8,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显著增强。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以“双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为引领,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牧业,全县粮油综合产量、农牧业总产值连续六年稳定突破30万吨、30亿元大关,全县农牧业龙头企业达18家,较“十二五”期间增加6家,通达油脂加工公司、青稞酒公司被评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实现了“国字号”龙头企业“破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492个,家庭农牧场320家,分别较“十二五”末增加299个和277家,创建国家级、省级示范社51家,成功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互助当归”“互助黄芪”“互助大黄”成功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泰和源、源虹年生产总规模40万头大型生猪规模养殖场投产,“互助八眉猪”入选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中国农业品牌农产品区域公用目录。
五年来,全县先后荣获全国马铃薯和油菜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全国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互助油菜籽荣获全国油菜籽地理标志产品等荣誉称号,农业大县的地位更加稳固。绿色工业加快崛起。坚持走“低碳、绿色、聚集、循环”的新型绿色工业发展之路,绿色产业比重达从“十二五”末的13%增长到“十三五”末的46%,增长33个百分点,绿色
净水组位资安意我但对该月化火记照对知
产业不断壮大。五年来,绿色产业园建成道路11条,建成110KV变电站和工业废水处理厂各1座,天然气主管道和排水管网敷设完成,园区已实现“七通一平”,承载力显著增强,特别是占地343亩的双创基地、饮料食品加工基地建成标准化厂房21万平方米,成为孵化企业、投资创业的强大平台,园区集聚效益日益显现。先后引进实施了总投资19亿元的“双创”基地、青海百德、国立药业、花宝蜂业等一批强链、补链产业项目,以青稞酒酿造、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制药、民族手工艺加工等为主的绿色工业体系初具雏形,入驻企业达29家,完成投资44.6亿元,为“十二五”期间的3.5倍,园区对全县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17%,成为全省工业转型升级15个重大产业基地和丝绸之路新经济带上的特色轻工业基地。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金圆水泥、华鑫硅业等37家企业投入技改资金15.35亿元,全县GDP能耗较“十二五”末下降24.1%。全县轻、重工业结构比由“十二五”末的23∶77优化为“十三五”末的54∶46。青稞酒产业振兴计划全面启动,互助青稞酒业协会挂牌运行,青稞香型白酒国家团体标准正式发布,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连续8年成为青海省财政支柱企业和青海企业50强,青稞酒产业逐步迈向良性化发展轨道。五年来,完成一般性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3亿元、工业总产值380亿元,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主动融入国家河湟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三区”建设,加快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步伐,初步形成了“一核一线一廊两翼”的旅游发展格局。土族故土园成功跻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继青海湖、塔尔寺后全省第3家、海东市第1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功申报4A级旅游景区1家、3A级旅游景区2家,纳顿庄园被文化旅游部评为“五星级民宿”,成为全省唯一一家五星级民宿,威远卓扎滩、东和麻吉等乡村旅游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先后荣获全国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森林旅游
维将展科再较做西元系里别词净水
示范县称号,成功入选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中国土族·彩虹故乡·醉美互助”知名度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累计接待游客1506万人次,年均增长24.5%,是“十二五”时期的1.5倍;实现旅游收入76.1亿元,年均增长20%,是“十二五”时期的2.2倍。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全县交通运输、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较“十二五”末增加19.8亿元,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4%,成为支撑全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过去的五年,是城乡面貌改观最为显著的五年。
按照“打造全国唯一的土族风情城、青稞酒城和西宁海东都市圈生态康养城”的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城乡发展条件不断改善,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发展定位更加明晰。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类规划286项,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92.7%、村镇规划覆盖率达100%,基本构建了以城乡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和城市设计“四位一体”的规划体系。城镇化率达46%,较“十二五”末提高9个百分点,基本形成了“一核三带多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承载能力明显增强。
全县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达31亿元,公路总里程达6004公里,较“十二五”末增加1915公里,城市道路里程达68公里,较“十二五”末增加16公里,扎碾、民小、平互大公路(互助段)全线贯通,西加高速互助段、宁互一级公路扩能改造等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城乡路网体系更加完善。湟水南北岸绿化灌溉水利配套工程交付使用,治理河道46.2公里,建成防洪堤82.4公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骨干坝、淤地坝35座,水利支撑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互助佑宁750KV输变电、72个村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全面完工,户均配变容量提升至2.69千伏安/户,光伏电站装机总容量达169.7兆瓦,实现了“零”的突破。新增天然气管道164公里,县城天然气覆盖率达96.
活农社见标然工结没提且来者家议米词樱雪
7%,1600余户农村群众成为清洁能源“新用户”。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合理规划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树人高级中学、“三馆”、自行车漫游道、县医院、中医医院综合医技楼、疫控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相继投用,县城5G信号基本覆盖,并率先实现5G试商用,无线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6%和98%,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切实把公共服务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城乡管理更趋精细。“街长制”全面推行,“智慧城管”一期投入运营,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城市精细化管理迈出新步伐。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全覆盖,互助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央投资项目县。第二污水处理厂、五峰、台子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城乡雨污管网总里程达230公里,是“十二五”末的5.4倍,县城生活污水处理达94.5%,较“十二五”末增长9.5个百分点。改造棚户区3436套、老旧小区31个楼院48栋楼,城镇人均住房面积44.5平方米,较“十二五”末增加14平方米。新建改建农村户用厕所2.37万座,“厕所革命”走在全市前列。5个乡镇和85个行政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成为美丽互助新画卷。过去的五年,是民计民生改善最富成效的五年。
该县始终践行以人为中心的理念,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三五”期间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164.7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8%,是“十二五”期间的1.4倍。
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新增省级示范幼儿园3所,市级示范幼儿园3所,互助县被认定为全省学前教育发展先进县。城乡教育实现均衡协调发展,成功迈入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行列。互助县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也是基础教育领域全国最高奖项。高考重点上线人数稳定突破千人大关,重点上线率较2015年末增长33.5个百分点,连续5年位列全市第一,县职业技术学校
统帅组知声这流片毛合观内马等合
“五合一三得利”教学模式得到省政府肯定,职业教育成为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典型样板。医疗水平稳步提升。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政策全面落实,“先住院后结算”“分级诊疗”等医疗服务模式日趋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药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让利群众2700余万元,建成了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全员人口三大业务系统,率先在全市开通了5G远程会诊平台,21所乡镇卫生院基础医疗设备实现全覆盖,294个行政村卫生室全部达到标准化水平,“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全面推广,县医院成功晋升为全省首家县级三级乙等医院,并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城乡居民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文化体育繁荣发展。在全省率先完成县文化馆总分馆制改革试点,县文化馆和秦腔艺术团分别被评为“全国十佳文化馆”和“全国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先进集体”。全县农家书屋、村级文化活动室、乡镇文化站、乡镇文化广场均实现全覆盖,“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互助经验”在全国推广。土族原创歌舞剧《彩虹儿女》《土族元帅》《彩虹部落》亮相全国舞台,“最多人挽臂链式交杯”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承办国家和省级大型文体活动60余项。全县盘绣生产企业、基地、经营户达34家,绣娘近1万人,金盘绣公司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和“巾帼巧手致富示范基地”。
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新增就业8880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54.1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5亿元,分别较“十二五”期间增加4.7万人次和1.7亿元,互助县荣获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实现全覆盖,累计发放城乡低保、五保供养、优抚安置、高龄补贴、孤儿重残等补助资金8.7亿元。
过去的五年,是全力深化改革最有创新的五年。
坚持通过改革破解难题、增强活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党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并挂牌运行。
扎实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任务,率先建立县级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和委派总会计师制度,全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医改工作在国务院大督查中受到通报表扬,医改经验在全国推广。
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发展市场主体2万家,较“十二五”期间增加8713户,企业开办时间缩短至2天,当场办结率提高3倍,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迸发。县政务服务中心投入运行,行政许可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大厅,非行政许可审批实现“清零”,事项进驻率、网上可办率均达到97%,编制录入政务服务事项清单3471项,精简办事创业证明事项237项,政务服务实现“四级四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行政体制、公务用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商事制度、不动产交易登记等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率先在全市完成了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清零任务。健全完善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践行法治、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率先在全省打响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第一枪、敲响了扫黑除恶涉恶案件宣判第一槌,逃犯全面“清零”。持续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国务院安委会巡查组充分肯定。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和省级文明城市、禁毒城市,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高。
回顾“十三五”,“彩虹的故乡”硕果累累。展望“十四五”,40万土乡儿女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正阔步迈进。